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51信用卡”被查引发的“催收”风波

“51信用卡”被查引发的“催收”风波

2019-10-28 法律服务网 1775

【事件描述】

近日,知名金融服务平台“51信用卡”被查引发舆论热议。据杭州警方通报,该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据调查,网贷平台等出借方设置高额砍头息、逾期费等变相增加借款人债务,或出借方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线上或线下催收。在多地警方破获的网贷案件中,有借款人受到上门恐吓、人身拘禁等暴力催收行为。除了线下暴力催收外,部分网贷平台也采取P图群发、电话短信轰炸等软暴力催收行为。

杭州警方通报称,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律师说法】

近年来网络贷款肆虐,几乎每个人都收到过“零抵押信用贷款”的通知消息,这些噱头很快就吸引了大部分的资金需求者。但是在轻松借款的同时,这些所谓的网络贷款平台也暗藏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逾期不还的用户,大部分平台都会采取暴力或者软暴力的手段进行催收。“51信用卡”旗下的某网络贷款平台就是因受到近5000条举报而被立案调查。

2017年12月,多部门印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对涉嫌恶意欺诈和暴力催收等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及时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切实防范风险。

那么若是在网络贷款软件上借了钱该如何还呢?2015年,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就列出了24%和36%两个利率分界点。依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借款人应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当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如若支付,借款人可以请求出借人返还这部分利息。这意味着高利率并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如果平台上需要归还的金额超出了法定利息,我们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个别网贷平台枉顾现金贷相关政策明令限制,对借款人审核宽松,导致不少在校学生也能轻松借钱背上债务,陷入了各种“被催收”泥潭,甚至引发学生不堪负债自杀等社会悲剧。若催债方持续发侮辱性信息,骚扰、影响借贷者基本生活,或者发淫秽或谣传图片损害借贷人声誉,借贷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向监管部门举报,或者向公安机关报警等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珍爱生命,远离网贷!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