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法律服务网 489
酒后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要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法律分析。
1.饮酒之后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并没有失去意识,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签订合同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且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其当时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行为人因饮酒达到严重的病理性醉酒状态,处于持续性不能完全辨认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状态,行为人因此被合同相对方安排签订合同的,可以举证证明其当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3.行为人饮酒后,并未因此处于持续性不能完全辨认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状态,仅属于一时性不能完全辨认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状态,如生理性醉酒,行为人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签订的合同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有证据证明因一时性醉酒,行为人暂时失去意识或者暂时精神错乱,签订的合同无效。若并未因醉酒暂时失去意识或者暂时精神错乱签订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以及第147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行为人在醉酒状态被人忽悠签订的合同,酒醒后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小律提醒:
‘醉酒’不属于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因此,切记醉酒并不构成真实意思表示的抗辩理由。当事人以醉酒为由否定其意思表示真实性的,法院不会支持,当事人仍需对醉酒后签订的法律文件承担责任。
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公众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