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代拍抢拍”须注意,法律风险可不少!

“代拍抢拍”须注意,法律风险可不少!

2020-11-06 法律服务网 3588

双十一邻近,各大电商平台陆续上架一些低价限量优惠商品,其主打的思维是靠消费者准点上线进行“抢购”。此现象一出,其背后隐藏的“代拍”产业链也浮出水面。

据了解,市面上存在大量收费“代拍”服务,其基本上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消费者提供自己的网购账号密码,由提供服务方登录账号进行抢购;二是消费者支付8到100元不等的费用,购买一款“抢拍器”,由消费者按照说明自行操作。

那么对于上述情况,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呢?

【个人信息风险】

“代拍”行业的兴起,从表面上看虽属于得力助手,但其背后却涉嫌触犯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消费者需要提供自己的平台账号密码,那么商家就轻松得到了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这些个人隐私一旦泄露,则可能接到骚扰推销电话。

【财产损失风险】

“抢拍器”属于一种外挂程序,消费者通过下载方式安装到自己的手机、电脑上进行抢拍。但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抢拍器”的外观,在内部嵌入类似木马等盗号程序,使消费者的账号信息暴露,陷入个人财产被盗刷、诈骗等风险之中。

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代拍抢拍”等服务,消费者需要格外注意,不要因小失大。同时推出限量抢购活动的电商平台也需要注意审核、监控,通过分析识别方式,取缔这种“代拍”行为。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此类网购乱象不能一再放任,须提高自身监督管理手段,保护消费者的个人财产安全。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