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什么是公序良俗?

什么是公序良俗?

2021-08-26 法律服务网 2151

案情简介

2017年阿蕾与小刚确立恋爱关系。2018年10月,阿蕾发现自己怀孕了,小刚得知后却劝说她流产,后在小刚陪同下到医院做了堕胎手术。同日,两人签订《协议书》。协议称,小刚曾在两人相恋期间与其他女性暧昧,经平等协商,双方自愿了结关系,小刚愿支付阿蕾100万元作为赔偿。事后,因小刚未曾支付过任何款项,阿蕾诉至法院。

上海杨浦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协议约定的100万元具有与人身关系相关联的内容,带有人身权利属性,并且有违法律规定的公序良俗,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及善良风俗相悖,属于无效约定。法院判决驳回阿蕾的诉讼请求。

律师说法

什么是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所谓公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良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是,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在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以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判定该行为无效。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八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依据】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八十六条【营利法人社会责任】营利法人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商业道德,维护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原因】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千零九条【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科研活动义务】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姓名权】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