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

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

2022-06-08 法律服务网 949

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

(一)“杀鱼盘”

第一步撒鱼饵:不法分子通过拨打电话、发送手机短信、在社交群发布信息等一系列方式,撒下鱼饵,然后等待有需要的人上钩。“饵料”形式包括:贷款提现、信用卡提额、H疫苗预约、等各种形式;

第二步鱼儿咬钩:真的有需求的人看到消息后主动联系不法分子就是咬钩,这个过程中,不法分子会一步一步引导受害者提供银行卡余额、贷款额度等财产信息,看看能骗多少钱。

第三步就是杀鱼:不法分子会给“鱼儿”量身定做付款链接,伪装成贷款下款或成功预约链接,一旦点击,钱就被转走了。

免费皮肤

诈骗分子在各种平台发布能够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各种虚假广告,等被害人主动联系后,再以各种理由获取被害人的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再将银行卡存款转入钱包宣称是自己误转后,要求被害人返还等方式进行诈骗。

假“防沉迷”

游戏设置了防沉迷系统,未成年人只能在特定时间才能玩。而一些不法分子则宣称可以延长游戏时间、或者能解除“防沉迷”,引诱未成年孩子打款后就消失不见。

小律提醒

网络诈骗方式千万种,父母平常应当加强对孩子的法律意识培养,一起守好孩子的“钱袋子”。

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1)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