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喝完酒后多久才不算酒驾? 专门实验告诉你

喝完酒后多久才不算酒驾? 专门实验告诉你

2019-06-24 法律服务网 1604

由于酒精的麻痹作用,喝酒之后人会变得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操作能力降低,统计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5倍。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邀上三五好友,吃点烧烤喝点小酒。很多司机认为中午喝了酒,只要当时不开车,晚上再开、或者第二天再开就不属于酒后驾驶,可没想到,还是被查出了酒驾。那么喝完酒,到底经过多久才能开车呢?近日,江苏交管部门就此情况进行了以此专门的酒精测试,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吧。

【测试过程】

为了进行此次实验,江苏交管部门专门挑选了9位自认为非常能喝的志愿者参加测试,他们年龄跨度从20岁到55岁,被分为白酒组、啤酒组、红酒组。

接下来,交管部门根据每一位志愿者的饮酒量及对应时间的呼气测试含量值,做一组数据统计,看看酒精在他们体内代谢的速度如何。

晚上8点,实验开始,9名志愿者按照自己的酒量开怀畅饮。实验进行3小时后,泰州市交警支队的民警用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对他们进行酒精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白酒组的3名测试者在分别喝了350毫升、550毫升、400毫升白酒之后,测试结果分别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99毫克、147毫克、177毫克;如果这时候开车上路,都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红酒组的3名测试者在分别喝了1200毫升、1600毫升、1200毫升红酒之后,测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分别为95毫克、135毫克、97毫克;如果开车上路,也都是醉驾。

啤酒组的3名测试者在同样喝了6瓶啤酒以后,测出体内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分别为68毫克、60毫克和65毫克,开车上路都将达到饮酒驾车标准。

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表示,这个测试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喝酒量和测试出来的结果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白酒组喝了550毫升的测试者,体内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才147毫克,喝了400毫升的测试者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反而更高。

那么经过一天之后,这些酒精能全部从体内代谢出去吗?第二条早上的5点半,距第一天测试酒局过去已经有9个多小时,交管部门再次召集回这9位志愿者重新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显示,白酒组的3名志愿者,除了一位酒精全部代谢完毕以外,另外两位仍然超过醉驾标准,分别是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81毫克和93毫克;啤酒组的3名志愿者测试结果全部为0;红酒组有一名志愿者体内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43毫克,如果驾驶机动车也属于饮酒驾驶。

【交警建议】

以上测试表明,由于每个人的酒量不同以及对酒精的新陈代谢速度不一样,喝完酒之后,什么时候能够代谢完体内的酒精因人而异。为此交警提醒,为保证安全,喝完酒尽量隔一天再开车。此外,饮酒后如果明显感觉身体不适,说明酒精尚未完全分解,此时开车,就有很大概率出现酒驾的情况。

【律师说法】

酒驾醉驾如何认定?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的规定:

1、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2、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酒驾醉驾如何处罚?

1、刑事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其他隐形处罚

由于我国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考、参军入伍等方面,都要进行政审工作,2012年5月1日,醉酒驾驶行为列入刑法处罚范围,届时被政审人及其近亲属一旦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即已经触犯刑法),将对被政审人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小律提醒】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大力度开展酒驾醉驾专项整治,因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3.4%。可见我国针对酒驾醉驾的整治颇有成效。多项案例都表明,酒驾醉驾危害性十分严重,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坚定贯彻“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千万不能自认为车技高超,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出现车祸,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