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孩子玩手机乱充值,一充就是好几万?

孩子玩手机乱充值,一充就是好几万?

2019-11-25 法律服务网 1458

 

【前言】

游戏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生活的“必需品”,年轻一代有不谈恋爱的,可真没有没碰过游戏的。
    游戏琳琅满目,形式各异,但通常游戏在设计之处就会想方设法吸引玩家在游戏上花更多时间,其中的各种设置都暗合心理学,能对玩家产生巨大吸引力,其中很多含有内购机制的游戏都有大量消费项目可供玩家进行消费。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有些成年人都难以招架,更别提心智未开的孩子们。于是有些未成年人可能会在游戏中投入大量精力和钱财,甚至会用偷父母的钱,偷记父母支付密码的方式在游戏中充值。

我们也经常接到有家长咨询,有的孩子看直播一打赏就是几千,有的孩子打游戏充值上万,实在让人感到震惊和汗颜。

那么孩子打游戏充值出去的钱到底能不能要回来呢?

【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这到底啥意思呢?具体到今天的话题上来说就是8岁以下的孩子进行的充值行为无效,必须是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父母代孩子来做这事才有效,无效那就意味着这交易自始至终不存在,如果孩子已经充了值,那游戏平台就要全额退还。
8岁以上,18岁以下的孩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这孩子如果只是充了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这种孩子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自主决定,那他这个行为是有效的,毕竟在现在这个年代,这么大的正常孩子不可能处置几十块钱的能力都没有。
    但是如果一充充了几大千、几万那对正常家庭而言太多了,这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可以理智处置的范围。这样就需要孩子父母同意才行,如果没有经过同意,那就是无效,如果父母知道也同意了那就有效。
    不少父母一看上面的国家规定,喜出望外,哎呀,还是有国家做主啊,孩子在游戏里乱充的钱能要回来了!
    真的是这样吗?

【案例带你看真实】

为方便理解,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1.成功案例—充值近万成功返还
    2016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11岁的少年小刘(化名),在短短三天时间里,私自通过微信红包在三款网络游戏中购买了价值近万元的装备。小刘的母亲将游戏公司告上法庭。此案当时被称为“未成年人起诉游戏公司第一案”。后游戏公司和当事人达成和解,退还全部充值费用。

在本案中,代理人对小刘的游戏账号,登陆信息,充值流水均予以记录并在公证处进行了公证。

 

2.失败案例—充值三万起诉,诉求被法院驳回

11岁俊仔趁他老爸张先生不在家,偷拿父亲手机打起了游戏,如此操作居然一个月没被发现,充值达3万余元。张先生气急败坏跑去报案,结果警察调查后不予受理,张先生了解到原委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游戏公司要求退还孩子充值的3万余元。
法院认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有效,否则应当认定无效。但张先生在庭审中没有举证证明充值行为是孩子实施的,作为游戏公司亦无法直接确认核实打游戏的人是谁,且注册账号及绑定银行卡均系张先生本人。

因此驳回了张先生的诉讼请求。

 

【为了胜诉应该怎么做?】

看了上面这两个案例,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胜诉的关键在哪。

为规避游戏中设置的防沉迷系统(因我国法律政策要求,游戏公司对未成年人身份证注册的账号会采取游戏时间的限制。),未成年人通常会偷偷使用父母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因此在诉讼时,父母这方常会陷入诉讼中的不利地位。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提出主张的一方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不能举证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如果父母不能证明充值行为是孩子实施,那往往法院会判父母这一方败诉。

换句话说,按照法律规定孩子打游戏充值,游戏平台确实应当退还,但作为家长你得有证据证明,的确是孩子自己实施的充值行为。另外,在孩子玩游戏充值这一点问题上,家长疏于管理,自身也存在重大过错,这些都会成为法官考量是否退还、退还多少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果家长有碰到此类情况,一定要马上保存好消费记录和流水,查这个游戏的开发公司和接入平台,抓紧时间与他们沟通协商解决,沟通情况的时候也要注意保存对话记录。
    如果不幸必须要进行诉讼,要进行必要的举证,比如对游戏进行截屏,把孩子玩游戏的程序记录下来,怎么登录的游戏,用什么账号登录的,怎么玩游戏的,给游戏充值的清单流水,然后进行公证,这样一般可以形成初步的证据链。必要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出庭,让孩子提供证言证明钱是什么时候花的,在游戏中的哪一个环节进行了哪些消费,消费了多少。这些都是保证胜诉的重要因素。

【题外话】

1.公安部门通常不会介入民事纠纷,不要找公安部门。应该向有关部门比如工商、消协等反映,进行多方协商,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2. 为了更好的避免上面的这些麻烦,也免得孩子皮肉受苦,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和密码,不要给自己孩子犯错的机会。

3. 用适当的方式给孩子建立基本的理财观念,让他们理解爸爸妈妈挣钱很不容易。

4. 事实上,孩子沉迷游戏,一般都是因为孩子和父母间缺乏互动交流所致。父母在处理的孩子的问题时也应该多多反省自己在教育上的缺失和失职,多陪陪孩子,多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太多案例告诉我们正是因为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孩子才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