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合同审查

合同审查

2021-08-04 法律服务网 1269

一、为什么要进行合同审查?
1.防控合同风险。当事人签订合同,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约定不明、条款不完善等情况,造成合同的全部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审查能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防控不必要的风险,达到合同签订的目的。
2.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签订合同,往往不太全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不清,违约责任遗漏,内容对一方当事人不公平等。通过合同审查,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承担,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二、合同审查审什么?
合同审查分为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一)形式审查指依据客户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规定,对合同前置审批流程、合同资料完整度、文本表述、逻辑结构等内容的审查,该项审查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法律实体问题。形式审查要点在于:
1.文本结构是否完整
2.基本信息是否正确
3.当事人在文本中的称谓是否前后不一致
4.合同金额是否准确一致
5.合同期限的表述是否准确且前后一致
6.文本行文逻辑是否前后一致、约定是否明确
7.合同条款序号是否连续,合同条款指代是否准确
8.对于使用范本起草的合同,审查文中空白项是否填写清楚完整
9.审查合同是否列明了附件清单且与实际送审附件内容一致
10.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11.签字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
12.单位对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名字一致
13.自然人对方的签字是否与身份证上的名字一致
14.合同签署部分对方当事人的盖章是否正确
15.授权代表的签字是否与授权书上受托人的名字一致
16.部分的签章及日期是否有缺漏、日期是否前后一致
17.合同文本及附件是否页签或加盖骑缝章
18.合同签署部分对方当事人的盖章是否正确

(二)实质审查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完备性、明确性、严谨性等方面的审查。该项审查是合同审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对合同风险的控制、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审查的要点在于:
1、合同主体审查
对自然人的主体资格审查主要是看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特别要注意合同应把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作为合同附件。对法人主体的审查则主要是核对对方工商信息,调研其经济状况、信用状况和公司实力等。
2、合同效力性审查
A、《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否则无效。
B、合同无效的情形:
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合同无效,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把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和恶意串通条款进行了修改删除。重大误解、欺诈、胁迫、趁人之危致使显示公平,都属于可撤销合同。

3、条款完备性审查
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对于某些合同来说,知识产权条款,保密条款也是必须具备的。

4、条款可操作性审查
A、引用已失效的法律法规
B、约定一方严重违约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但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违约
C、约定了构成违约的条件,但没有相应明确违约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
D、约定的检验、考核周期过短,实际不可能做到
E、标的条款缺少名称、规格、型号、性能等信息
F、未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约定,造成权利义务不明确

合同审查能避免很多风险,挽回损失,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合同审查又非常需要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严谨的态度。
建议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耐心磋商,谨慎签字。进行重要的民商事活动时,委托专业人士进行合同审查。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