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遭遇瓶颈,出事了如何担责?

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遭遇瓶颈,出事了如何担责?

2018-04-16 法律服务网 1817

  就在当地时间3月18日,Uber的一辆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起事故中撞死了49岁的行人伊莱恩·赫茨伯格(Elaine Herzberg)。事故发生时,这辆Uber正以38英里的时速行驶,车上有一名司机监管,事故发生时车辆并没有意图减速的迹象。这是已知的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致死事故。

  Uber的事故令公众密切讨论,无人驾驶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在公开道路测试。芯片巨头英伟达周二宣布,将暂停在美国新泽西、加州、日本和德国的全球自动驾驶测试,事故发生地亚利桑那州州政府也宣布将永久禁止Uber在该州范围内开展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图片转载于:易车号)

  其实涉及到人工智能这个问题,稍稍深入研究一下,就会与伦理道德问题相关联。应对这种问题的法律法规不好立。出事故了,责任可以在司机,在行人,在车企,在Uber管理层,但绝对不在自动驾驶,技术无罪。如果把自动驾驶改成刹车辅助,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司机没有按照Uber的使用说明操作、无视Uber的免责声明,责任不在Uber,反之亦然。在探讨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责任问题上,我们不妨试试排除法。

 

司机如何承担责任?

  一般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看司机有没有过错,根据其注意义务和过错大小承担责任,交强险保的就是司机的责任,在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交通事故责任分配遵循过错原则,非车方没有过错由车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过错的相应减轻车方的责任,若车方没有过错,也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自动驾驶级别分类,这起事故中的Uber自动驾驶汽车应是四级以上,进入三级环境观察和驾驶操作都已由系统来完成,四级在三级的基础上人不需要对所有的系统要求进行应答。比如只需要在某些复杂地形或者天气恶劣的情况时,才需要人对系统请求做出决策。

  这意味着驾驶活动和绝大部分的注意义务都从司机让渡到了自动驾驶系统,在这起事故中,安全驾驶员不控制驾驶活动,所以难以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车企如何承担责任?

在四级或者五级自动驾驶级别下,当发生事故,更应考虑的是汽车制造商、技术提供者等相关主体的责任,此时一般为产品侵权。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混合体,这起事故中自动驾驶技术正是Uber自主研发,中国吉利旗下的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证实其汽车也参与了这次事故,死者是被沃尔沃XC90 SUV车撞倒。

对于汽车,各国都有产品责任的规定。具体而言,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我国《产品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表明产品侵权责任不论生产者是否有过错,被侵权人需要证明:产品有缺陷,损害事实的存在,以及产品缺陷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最终证明,这起无人驾驶事故是因沃尔沃汽车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则沃尔沃需要承担产品责任。

 

技术提供者如何承担责任?

当司机、车企被排除之后,我们需要考察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者有无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这也是解决自动驾驶汽车致命事故责任的法律最空白之处,是机器人伦理和人类法律胶着最深的地方。

一般而言,当汽车被改装成自动驾驶汽车后,汽车制造商不对改装后的缺陷承担产品责任。传感器、摄像头等外设设备输入数据,自动驾驶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作出驾驶决策。如果某个传感器或摄像头出了故障,导致没有感知到行人,则Uber可能要承担责任。去年7月美国交通部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指南针对该技术提出了12项安全标准,其中有一项OEDR标准(object——event detection——response观察、检测分析、反应)。依此假设自动驾驶技术可以使障碍物在距离10米的地方被检测到,那么自动驾驶汽车必须能够在其行进路线上检测到障碍物并避免碰撞。

而根据事故地点坦佩市警方的初步报告,死者有可能是突然闯入Uber车的行驶道的,使得她未被监测到,但如果该车是在安全距离以外就监测到了她而未能避免碰撞,说明自动驾驶技术存在不合理的缺陷,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但是在实践中,证明缺陷的存在是一个难题。人工智能系统自身的黑箱性质使得人们难以找到解释事故原因的技术问题,特斯拉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致死案件就是一个例子。诉讼中还有一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Uber、沃尔沃或任何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是否内部签订了赔偿协议,其中一方承担了另一方的责任成本,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此类协议是保密的,通常是隐秘进行仲裁或调解。

 

事实上,现阶段自动驾驶在少人或者无人的环境下表现良好,在很多人的环境下表现很差,传感器再灵敏也防不住碰瓷。诚如李开复所说,人不可被信任,自动驾驶必须一步到位,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要么在没人的地方自动驾驶,要么都一起自动驾驶,要么就不要自动驾驶。

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在内的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机器交互的方式,它们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在科技层面和法律层面产生重大的影响。法律既需要鼓励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又要平衡事故发生后的责任承担。“我们最终都是消费者,也是潜在的事故受害者。”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