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伤产生的常见争议纠纷包括哪些?

工伤争议主要包括认定、劳动关系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赔偿及其他纠纷,需注意证据保留和时效。

常见的工伤纠纷包括以下几类:
1、工伤认定纠纷:员工受伤后,用人单位和职工就是否属于工伤产生分歧或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通常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认定时产生的争议。
2、劳动关系确认纠纷:劳动关系是进行工伤认定的前提,很多纠纷发生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身上。集中体现在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特殊用工关系(如劳务派遣、退休人员返聘、实习生、兼职人员、个体户雇工等)确认定性争议。
3、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纠纷:在认定为工伤后,需要对伤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是计算赔偿数额的依据。实务处理中容易发生用人单位不配合导致无法及时鉴定、或工伤员工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不服等纠纷。
4、工伤待遇赔偿纠纷:在员工被认定为工伤且伤残等级确定后,容易因工伤待遇赔偿支付产生纠纷,包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纠纷、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纠纷、未缴社保的赔偿纠纷等。
5、其他常见纠纷:包括工伤复发争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纠纷等。
律师提醒:根据因工伤产生的常见争议纠纷的类型不同,处理的方式和适用的法律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哪种纠纷,都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备维权之需,包括劳动关系证据、受伤事故现场证据、医疗诊断证据等。另外,应注意不要错过法定时效(通常为事故发生后1年内),在员工发生工伤后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并尽快申请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