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法律服务网 2211
近期上映的《后来的我们》戳中了很多人的情怀,但这部影片在首映日也遭到不少影院反应存在退票异常,4月29日,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已对影片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
发行方猫眼电影的声明中表示,截至4月28日,猫眼平台疑似恶意刷票并退票数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占当日总票房2.8亿的4.6%。并指出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4月30日晚间,刘若英工作室发布声明称:将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查明真相。
电影市场有多热有目共睹,2017年全年市场总票房定格在了559亿,对比2016年增幅在15%以上,而随着观众审美疲劳和对内容的需求提高,口碑为王的时代逐渐到来,票房也不再那么容易浑水摸鱼。
2018年年初上映的《坏爸爸》,根据网友反馈和影城回应,电影包场、半包场、锁场等现象都有出现。无论是售卖了座位却无人观影,还是大量的赠票包场,都满满的透露出“不正常”三个字。
后经查证,“所罗门矩阵”,是这场不正常背后的推手。该组织号召成员认购电影票,并且给出了票房收入的回馈承诺,还奖励“所罗门矩阵”系统内部的种子资产。这种资产是虚幻的“数字资产”,并且只属于“未来”。
在该组织成员看来,买越多的电影票,意味着分红越多,几乎是把电影票当股票来炒,而所谓的全球票房收益和数字资产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少人心中都已有了答案。
2016年的《叶问3》也被陷入票房造假漩涡,这部电影首日票房对外宣称达到1.55亿元,并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就累计了7.9亿元票房。不久,网友戳破其中大量票房涉嫌超高票单价、“幽灵场”放映等注水现象。
在广电总局介入调查后,众人才清楚,快鹿集团控制人施建祥以2亿元买断《叶问3》发行权,将影片版权、票房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妄图通过高票房提升金融产品收益和二级市场的股价,进而撬动几倍于票房的收益。最终,快鹿集团倒塌,施建祥外逃加拿大。
电影娱乐业是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投资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也为了推高票房,从而在资本市场、保底发行上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收益,电影制片方、发行方对票房采取了大量的“补贴行销”手段。9.9、19.9的单场电影票价,将众多消费者拉进了电影院。而这部分的补贴,又直接被计入了电影的总票房中。
2017年实际上是电影产业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观众的成长远远的将市场的现有判断甩在了身后。
好莱坞团队、强势演员阵容、以及数亿的高投资不再那么吸引观众买账,反而过去一向为投资方和发行方“看不起”的内容、情怀成为了观众的期待,口碑成为了一部电影票房持续的源动力。
而当电影制作朝着真正的高水准看齐之后,票房监管也势必要纳入正轨。自2017年3月开始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事实上是一个投资促进法,就创作而言,尺度并未放宽,甚至略有收紧,分级制并未出台;对明星来讲,德艺双馨正式写入了法律。这部法律聚焦产业促进部分,在打击票房造假也有明确规定。
(cr: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四条就明确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
2016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通过曝光台曝光了违规操作的47家影院共28条院线,201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60以上。
偷瞒漏报票房是我现象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畸形发展的的一个表现,市场太过求利而丧失市场秩序,缺乏信用的行业环境让好电影和好团队灰心丧气,也让电影产业无法正大光明的茁壮成长。
《电影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了对票房造假的处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但是相比收益而言,五万到五十万的违法成本实在太低,使得影院愿意冒险。被发现偷票房的影院基本集中在三四线城市,除东莞、重庆、深圳等个别城市外,这些三四线城市的影院监管难以触达,而且国家补贴也多,许多影院都想挣这笔快钱。
2017年都说是国产电影的崛起之年,并且爱列举《二十二》和《冈仁波齐》这两部文艺影片创下的票房记录,但事实上行业主要资源仍然集中在头部明星和导演手里,票房收入差距也令人瞠目结舌。
2017年国产电影总票房(包括服务费)为301亿,其中《战狼2》和《羞羞的铁拳》作为冠亚军,合计票房78.7亿,占到国产电影总票房的26.1%。而去年的国产故事片和动画片共有830部,这意味着数百部影片都处于亏损或巨亏状态。如若电影市场的投机性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种不正常的商业环境,势必也会影响票房乱象丛生。
观众的选择和反馈是对一部电影好坏的真实评价,在这份评价上作假意味着电影的投资方和制作方也都会收到虚假的反馈,而这份虚假,对电影市场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