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劳动关系纠纷常见问题解答
认定劳动关系需依据管理关系、工资支付、规章制度约束等特征,即使无书面合同也可通过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1. 如何认定员工与用工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律师解答:劳动关系的认定主要看双方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特征,包括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否由用工单位支付工资、是否接受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约束等。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具备这些特征,也可能被认定为存在劳动关系。
2.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还能确认劳动关系?
律师解答:可以。法律并不强制要求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能够证明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就可以通过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工作安排等证据来确认劳动关系。
3. 员工在多个单位工作,是否可以同时确认多个劳动关系?
律师解答:根据法律规定,员工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如果员工在多个单位工作,有可能被认定为“兼职”或“非全日制用工”,但不能同时与多个单位建立完整的劳动关系。具体认定需结合工作内容、时间、管理方式等因素。
4. 用工单位以“劳务关系”“承包关系”“合作关系”等名义否认劳动关系怎么办?
律师解答:如果实际管理、工资支付、工作安排等方面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即使用工单位否认是劳动关系,法院或仲裁机构仍可能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不能仅凭合同名称来规避法律责任。
5. 员工如何证明自己与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律师解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证据:工资支付记录、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记录、工作安排通知、工作证、通讯记录、同事证言、工作成果等。这些证据越全面,越有助于确认劳动关系。
6. 如果确认了劳动关系,员工能主张哪些权利?
律师解答:确认劳动关系后,员工可以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权利: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社会保险、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违法解除赔偿等。具体权利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7. 用工单位不承认劳动关系,员工该怎么办?
律师解答: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仲裁是解决此类纠纷的前置程序,如果不服仲裁结果,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8. 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多长时间?
律师解答:劳动仲裁一般在受理后45日内作出裁决,复杂案件可以延长。法院审理一般在6个月内结案。具体时间因案件情况和仲裁、法院的工作量而异。
9. 员工在确认劳动关系后,还能否要求赔偿?
律师解答:如果确认劳动关系后,用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未签订合同、未缴纳社保、违法解除等,员工可以依法主张相应的赔偿或补偿。
10. 如果用工单位以“临时工”“外包”等名义规避责任怎么办?
答:如果实际工作中受用工单位的管理、接受其安排、领取工资,即使被称作“临时工”或“外包”,也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不能仅凭用工形式来逃避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