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员工因工伤或职业病经治疗后,伤情稳定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由市级委员会负责,需提供相关材料,时限为60天,可申请复鉴。鉴定等级分为一至十级,影响工伤待遇。

1. 员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律师解答:员工因工伤或职业病经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2. 劳动能力鉴定由谁负责?

律师解答: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由其设立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

3. 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要哪些材料?

律师解答: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病历资料、伤情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

4. 劳动能力鉴定的时限是多久?

律师解答: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

5. 员工对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

律师解答:员工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6. 劳动能力鉴定等级如何划分?

律师解答:劳动能力鉴定等级分为一至十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等级不同对应的工伤待遇也不同。

7. 劳动能力鉴定后,用人单位应如何处理?

律师解答: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鉴定结论,依法给予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伤残津贴、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8. 员工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是否影响工伤待遇?

律师解答: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可能影响工伤待遇的确定和发放,建议及时申请鉴定。

9. 员工在鉴定过程中是否可以聘请律师?

律师解答:可以,但劳动能力鉴定属于行政程序,通常不涉及诉讼,是否聘请律师由员工自行决定。

10.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谁承担?

律师解答: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员工个人不承担。

11. 员工在鉴定过程中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律师解答:根据伤情需要,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员工进行体检或住院检查,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12.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律师解答:具有法律效力,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和相应待遇的重要依据。

13. 员工在鉴定过程中是否可以申请回避?

律师解答:可以,如果鉴定人员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情形,员工可以申请回避。

14.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否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

律师解答: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具体法律效力需结合案件情况判断。

15. 员工在鉴定后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律师解答:根据鉴定结论,如果鉴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可在用人单位安排下从事适当工作;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应依法享受相关待遇。